close

  亞心網訊(記者 張晨暄)五年前,28歲的小伙子黃正鵬隻身一人從老家甘肅武威來到烏魯木齊市打工。然而,幾年來,頻繁更換工作的他沒有選擇留在這座城市,反而有了回老家的打算。
  近日,他對記者說:“其實我很喜歡這座城市,我把最寶貴的青春留在了這裡,但我在這裡沒有歸屬感,失落和無助常常伴隨著我,我準備重回老家去打拼。”
  說這番話的時候,黃正鵬語氣里流露出不舍,這種不舍有著太多的感慨和無奈。其實,黃正鵬的選擇並非個例,在“用工荒”愈演愈烈的今天,內地大量農民工返鄉的現象已經成為常態,這種現象看似來得突然,卻似乎成為一種必然。
  ?新生代農民工更註重生活質量
  “每月4500元的工資,並未讓我的生活發生太多的改變。除掉日常的生活費和房租、水電等一系列開銷,能存進銀行的錢並不多。我老家有很多企業在招工,雖然工資沒有這裡高,但離家近花銷就少。我覺得還是回去比較划算,不但有機會照顧家人,也能攢下更多的錢。”來自四川的農民工杜建飛對記者說。
  據新疆人才市場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招聘單位最緊俏的崗位是一些技術性的工人和農民工,而日益減少的外來務工人員和越來越多不願當技術工人的應屆畢業生,使這些崗位的空缺數量一直在上升。
  記者從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瞭解到,為了培養技工、技能型人才,解決新疆技工匱乏的局面,從2013年起,自治區加緊了“藍領搖籃”的建設,目前已批准建立縣級技工院校20餘所,吸收接納當地初、高中畢業生,就地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企業解決用工荒問題。
  截至2013年年底,我區108所技工院校共輸送畢業生1.16萬,在校生超過5萬人,擁有這樣的供給,卻與市場的需求依然相差甚遠。
  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公共就業服務局副局長劉敏表示,越來越多的新生代農民工不願意選擇沒有技術含量、沒有技能積累的體力活,不願像他們的父母一樣任勞任怨工作。因此,使得那些技術含量低、社會認同度差、勞動強度大、升職空間小的職業招聘不到人。
  “新生代農民工的價值追求和人生理想都在發生著改變,當然也意味著那種農民工把追求經濟效益放在第一位,而放棄生活質量的時代正在離我們遠去。他們不再為了生存而打工,而去追求體面又有質量的生活。他們更多是為了夢想而打工,註重個人喜好、能實現人生價值的工作,希望自己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新疆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富強對記者說。  (原標題:關註“用工荒”系列報道之三:誰來圓農民工的進城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aw08awpnm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